辦桌在台灣的漢人社會中無疑是一項重要的宴飲活動,是具有獨特珍貴價值的文化資產,舉凡齋醮祭典、婚喪喜慶、新居入厝、彌月慶生、尾牙春酒、公職選舉,乃至朋友聚會聯誼之際,都會在家中籌辦酒席來宴請親朋好友,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作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節日活動。
一般而言,「辦桌」這種台灣特有的飲食產業,是很有地域性的,例如:各地的風土民情、飲食習慣、食材種類、演變過程、口味及烹調手法都會有所差異,使得台灣各地區的料理不盡相同,但台灣傳統的辦桌菜色還是以台菜為主,而所謂的「台菜」是以閩菜為基礎、日據時受到日本影響,之後又匯集中國八大菜系特色,至今已具有自身性格,且包含原住民風味、客家菜等多元族群特色。
如果要追溯台灣辦桌的歷史,它的型態源自於大陸的福建地區,並可追溯到明鄭與清朝時期的福建移民帶來的飲食文化,以至於台灣的辦桌菜色與文化意涵,都與福建的傳統食俗十分相似,所以傳統的菜餚多以福建菜為基礎